📣📣📣【落實台灣深度減碳 建立短中長期可行方案】
 ❤這週二(30),我召開了「探索台灣落實深度減碳的短、中、長期可行方案」公聽會。首先要感謝與會的中研院《減碳政策建議書》編撰小組,王寶貫院士與林立夫研究員;負責規劃的科技會報辦公室、科技部,負責減碳任務的經濟部(能源、製造)、交通部(運輸)、內政部(住商)、農委會(農業),以及負責管制的環保署等部會;推廣相關技術應用的工業技術研究院、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、台灣綜合研究院與企業永續發展協會;以及分享技術運用實力的台電、中油與中鋼等公司。
 ✅這個議題在台灣的政策已獲得長期的關注,這場公聽會希望讓產官學研各界交流新技術的現況與如何落實。王院士及林研究員的發言,是中央研究院從上位角度做出的政策建議,我更希望未來科技部、科技會報辦公室可以更加努力,投入新技術的研究與研發。
 ✅從行政單位對減碳現狀的報告,我們理解距離達成INDC設定的目標仍有一些距離,更需努力在經濟與環境之間找到平衡,並且以科學的方式設立適當的階段管制目標。
 ✅產業界為了減碳而投入新技術、改良製程,勢必需要外部資源的介入及協助,有賴研究機構與民間單位共同推行,工研院所指出的生質能與沼氣發電是相當重要的能源創新技術,值得多加推廣。
 ✅另外,國營事業是我國製造業與能源部門的碳排大宗,若國營企業能率先接納並採用新的減碳技術,肯定會讓其他民間企業在配合國家政策時減少幾分憂慮。
 ✅中鋼公司提到臨海工業區的區域能源整合,由此降低區域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,這有待中鋼公司繼續試驗與推廣,讓區域內更多公司加入,並且也要審慎評估整合後帶來的實際減碳成效。
 ✊最後,請容我再次向參與本次公聽會的各單位表達謝意。這場公聽會是我辦公室針對「如何落實深度減碳」議題一系列公聽會的第一場次,接下來我將從環保NGO及學術界技術研究的角度切入,探討如何讓台灣完成INDC目標並邁向永續國家。